内蒙古用激情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专访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胡丰 访谈与发布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尊龙凯时网址
黄河是一支歌,黄河是一首诗,黄河是一幅画……
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的滔滔黄河,在宁蒙界都思兔河口流入内蒙古,穿行于库布其、乌兰布和两大沙漠之间,一路向北,遇阴山山脉向东再向南蜿蜒流淌,在阴山南麓和鄂尔多斯高原间形成巨大“几字弯”。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这富饶、浪漫、多情的“几字弯”里创造着黄河文明、丰富着黄河文化、书写着黄河文学、讲述着黄河故事……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主席就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1959年,素有“万里黄河第一闸”之称的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就在内蒙古落成,这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平原引水灌区,也是黄河上唯一的以灌溉为主的一首制引水大型平原闸坝工程。
2019年,党中央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内蒙古以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切实推动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就如何弘扬黄河文化、如何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胡丰近日接受了中国文化报专访。
问: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他在讲话中先后提到内蒙古的乌梁素海、河套灌区、库布其等地,这是总书记对内蒙古的巨大关怀。3年来,内蒙古在挖掘和弘扬这几处地区的黄河文化上有哪些具体举措和显著成绩?
答: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2019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动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科学谋划布局,积极规划引导,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不移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和《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风情带旅游发展规划》,规划设计了河套平原旅游集群、库布其沙漠旅游集群,以工程项目为抓手,引领内蒙古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擦亮黄河文化旅游品牌。
2020年,乌梁素海生态旅游区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就是乌梁素海生态修复、污染治理与软硬件提升多重合力的成果。库布其沙漠作为生态治理的典范,曾先后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永久会址”,并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基地”等荣誉称号。近年来,依托库布其生态修复后的沙漠绿洲景色,自治区持续深入挖掘打造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沙漠探险、科普教育、文化体验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推动库布其七星湖景区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5a级景区。2021年,七星湖景区通过景观质量评审,被列入“国家5a级景区创建名单”。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是内蒙古黄河水利工程典型代表,2019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被列为黄河文化遗产大保护区域建设工程。自治区在加强河套灌区保护管理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河套文化和旅游价值,开展研学科普教育,努力建设国家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加大河套文化博物院馆藏文物修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等工作,推动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改扩建项目立项;利用黄河水利工程独特资源,打造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黄河三盛公国家水利风景区、农耕文博园等文化旅游景区,培育一批高质量黄河生态文化旅游项目。
问: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纲要》要求“开展黄河文化资源全面调查和认定,摸清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文献的重要文化遗产底数”“深入研究规划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适当改扩建和新建一批黄河文化博物馆”。在落实《纲要》精神上内蒙古有哪些构想举措?
答:内蒙古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编制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几字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风情带发展规划》等系列规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文化保护利用的思路、目标、任务和举措,重点开展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开展黄河文物资源调查与整理,推进黄河文物资源数字化管理与共享。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做好濒危文物抢救保护,推进自治区和盟市馆藏珍贵文物保存环境达标工程,重点开展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工作。加强考古研究工作,落实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研究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开展“黄河流域早期文明起源—聚落遗址”考古研究,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建设一批考古遗址公园。加大石窟文化保护力度,以阿尔寨石窟寺为重点做好保护研究工作。推进“万里茶道”内蒙古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提升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和研究阐释利用水平,打造内蒙古革命历史博物馆、乌兰夫纪念馆等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基地。继续强化黄河文化展示利用工作,完善沿黄地区特色博物馆体系建设,推进沿黄地区博物馆功能升级和黄河专题性博物馆建设,加强与沿黄省(区)博物馆馆际联盟合作,健全文物陈列展览交流平台,建立借展、联展、巡展合作机制,举办好“黄河从草原上流过——内蒙古黄河流域古代文明展”联展、巡展活动。
二是推进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弘扬。开展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加强濒危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记录整理和验收。申报创建一批国家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和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推进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扶持建设一批非遗传承人培训基地,扶持传统工艺项目传承人设立非遗就业工坊,推进沿黄地区非遗场馆建设。建立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建设一批国家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就业工坊和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举办黄河九省区非遗展。
三是加强黄河文化主题艺术创作。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开展内蒙古黄河文化主题艺术创作和演出。扶持传统文艺创新发展,推进内蒙古地方戏曲振兴工程,鼓励对优秀地方戏曲等传统艺术门类进行改编和艺术提升。加强现代文艺精品创作,继续推进内蒙古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健全文艺理论研究与评价体系,扶持一批黄河主题文艺研究项目申报国家重大艺术研究课题;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文化艺术作品评价体系,建立黄河文艺创作生产专项扶持机制,加大对黄河主题艺术作品的扶持力度。
四是持续完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夯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内蒙古黄河区段农牧区文化户发展,带动农村牧区基层文化大院和文化户建设,“十四五”期间,创建自治区文化示范户300个。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打造黄河文化主题公益惠民产品,每年戏曲进乡村演出400场以上。
五是加快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培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建设黄河文化国家公园,推进准格尔—清水河黄河大峡谷、三盛公水利枢纽、乌海湖等一批重点黄河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推进非遗和旅游融合,鼓励非遗传承基地开展非遗文化体验研学旅游产品,择优推进一批非遗项目进景区、度假区。助力乡村振兴与旅游融合发展,创建一批黄河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跨区域整合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和阿拉善盟沿黄区域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
问:黄河流经内蒙古840多公里,内蒙古将通过哪些形式,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答:内蒙古地处黄河“几字弯”的上半部分,地理位置独特,流域面积广阔,具有生态治理区、多元文化相融交汇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集聚区、传统特色农牧区和内蒙古经济核心区等“七区合一”的区域特点。沿黄地区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2处,拥有战国、秦汉、北魏、北齐、隋、金、明等历代长城655.25公里,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5人,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4个。拥有一批国家级示范项目,包括a级旅游景区216家,其中5a级2家、4a级84家,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鄂尔多斯市被列为全国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敕勒川旅游区(哈素海)为国家首批湿地旅游示范基地,内蒙古伊利集团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越野e族阿拉善梦想沙漠汽车航空乐园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等等。
为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依托内蒙古得天独厚的黄河文化旅游资源禀赋,我们将持续深入推动黄河文化旅游联合宣传,与周边省区开展合作交流,推广黄河旅游资源和产品。深入开展“黄河文化旅游”宣传活动,组织中央和区内媒体开展黄河文化旅游采风宣传,开展黄河“几字弯”纪录片拍摄,对鄂尔多斯准格尔大峡谷、呼和浩特老牛湾进行了集中采访报道,通过各类媒体讲好黄河故事,扩大内蒙古黄河文化的宣传推广。策划举办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论坛、内蒙古黄河“几字弯”生态文化旅游季等一批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节会赛事、展演展览等活动。积极融入国家文化交流合作,参与“中华母亲河”等国家形象宣传推广行动,展示黄河“几字弯”文化独特魅力,扩大黄河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党中央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推进工作的行动指南、精神力量和思想武器,继续唱好黄河这支歌,吟好黄河这首诗,画好黄河这幅画,是我们肩负的责任和使命。